前幾年,學校招考進一位代課老師,專任自然科,
後來發現對指導科展實驗很有經驗,於是職務當然就包括帶學生參加科展比賽。
自然科實驗並不是我們學校的強項,我們學校是走藝術與人文的,
科展比賽偶爾穿插一下,並沒有老師願意長期指導,
我兩個女兒也就無緣認識這項比賽。
我家男孩原本是沒有這打算的,
剛好,這位老師遇到了一些事,必須獨立出來成立第二組,
那時時間已經很急迫,差點就要到初賽的時間點了,
臨時找人的結果,當然就只能問問學校老師、家長會有沒有小孩可以留校做實驗,
我家男孩當時三年級,星期三、四下午都在學校四處跑,
就被自然老師抓去協助量測溫度,幫忙記錄也好。
男孩是沒有列入比賽選手的,我們純粹好玩,賺得好幾份下午茶,
今年男孩升上四年級,有了前一年的經驗,加上時間允許,
我們就繼續參加,算是類資深元老、有經驗的菜鳥。
今年他們要做的是瞬間結冰的實驗,
過凍水一搖晃,然後產生大量的冰晶....
我是不懂,只是三不五時就下樓看看這群小孩有沒有乖乖做實驗,
說好了如果有進複賽,那麼我再來協助上台發表的部分。
結果,還真的就進複賽了。
真正進到複賽之後,時間就非常趕,
老師先印刷出這三大張報告,孩子準備口頭報告內容,
一個人只有30秒,唸得飛快~~~~
改改改,全部都改過,
口頭報告又不是寫作文,幹嘛這麼拗口??
唸到坑坑疤疤的,不如口語化一些。
一修,再修,終於好一點,
再加點抑揚頓挫,抓出每個人的重點句子,
生動很多,可以交差了。
比賽前一天練習,校長也都到穿堂來看了。
這五個孩子中,只有一個我不認識,
其餘的是我兒子、我班上小孩、前任學生的妹妹、男孩幼兒園教保員的小孩,
全部熟到不得了。
我是視覺系的,指導老師則是大剌剌不拘小節,沒有要管服裝這等小事,
我乾脆上網訂了白色襯衫當制服,交代每個人配淺色牛仔褲,
看起來像是一個團隊就對了!
而且服裝到貨之後都不准帶回家,放在我教室裡,當天比賽才拆吊牌,
保證鮮明亮白,沒有亂七八糟的摺痕~
比賽當天,指導老師帶去科博館集合地點之後,
就放飛這群孩子了,
接下來他們自己在場內,面對評審要自己講完,還要接受評審提問,
一切都自己來,這就是孩子真正的成長。
比完就開心了,吃個麥當勞~
跟我們當初料想的一樣,當初配合四年級學生可以理解的實驗,比較簡單,
所以拿到佳作,是很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