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年到了四月清明,就掛心著山上的梅子該採收了。
經驗累積,我家的梅子在清明之前還是太生了些,
清明節過後一周比較剛剛好。
跟鄰居約了周末採收梅子,多年前帶著大家買的雨鞋又派上用場,
幼兒組又大了些,據說前幾天已經跟安親班老師不停宣布這趟採梅行程,
為了不讓老師失望,一定要讓他們豐收才行。
感謝壯丁們幫忙修枝,尤其高中生都是今年的生力軍,
掛在樹上開始鋸樹枝,各個都有當年父親的英勇。
透過修枝,光線才能從縫隙中透露下來,
這些梅樹來年才會更有空間伸展,給我們更多果實。
全員18人,這陣仗是歷年來最多。
回到娘家,大家秤重分袋,每十斤為一袋,
梅樹算年幼,今年可以說是量產了。
傍晚六點回到台中,接下來就是如火如荼的清洗工作。
七十四斤梅子,分了三十斤出去,還有四十幾斤要處理。
原本我一直很抗拒傳統竹篩,昨天終於下定決心要買,
如果沒有它,我完全不知道這一大批的梅子要如何洗曬才好。
這天晚上,我洗竹篩和梅子洗到將近晚上九點半,
一邊洗,一邊想著過往,
小時候我是那麼討厭這東西,每次阿嬤要ㄟ粿搓湯圓就是叫我去洗竹篩,
手指頭常常被小竹屑刺進肉裡,
比起痛,我更受不了這東西怎麼這麼大這麼醜,
發誓我長大以後絕不讓這東西出現在我家裡!
結果,昨晚我還是買了,
而且不是買一個,而是買了賣場最大的四個,
直徑大約一公尺,一個要價599元,
是今年梅酒最高的成本花費,光是要塞進後座就讓Robin一直笑。
在頂樓我不停洗刷,告訴自己以後誓不要亂發,
既然買了,以後春天就好好曬梅子,冬天就好好曬蘿蔔,
至於其他季節我還沒想到要曬什麼,
但相信我,沒事拿來曬襪子也是可以的。
第二天天氣太好,才半天,梅子已經轉黃,開始有清香味,
傍晚就準備裝瓶了。
以前剛剛做的時候,一直不知道梅子的熟度要如何拿捏,
後來見到網路上有人說:要有桃子感。
這句話非常貼切,微微黃熟的梅子散發香氣,
放在手上像小巧的桃子,再也不像剛摘下來像橡實那般的硬,
而是結實飽滿的就可以,不必非得要完全轉黃。
梅子很容易親近的,
六分熟的青梅、八分熟的青梅、十分熟的微黃梅、過熟的軟黃梅.....
這些拿來泡酒都各有滋味,端看個人喜好。
我這次準備五種酒,威士忌、伏特加、米酒頭、琴酒、玉泉清酒,
糖則是有二砂、寶山糖廠黑糖、新南糖廠黑糖、維生紅冰糖、淳味原色冰糖。
梅子因為活性強,在曝曬的過程中損壞率極高,
星期六那天是翠綠的,星期天早上就得淘汰掉一些有傷口的,
原本在採收時的一個小傷口,都可能讓整個梅子在幾小時後就熟爛,
隨著太陽升起,中午淘汰一批,傍晚再淘汰一批,
算一算,都淘汰七八斤了,
因此我的裝瓶速度得快,其他材料都算好買好了,禁不起損耗。
因為作梅酒真的簡單,也不容易做壞,
以前小心翼翼的拿小瓶子數算重量,這兩年有信心多了,
去大賣場買桃太郎7200ml(12罐的大小)數個,酒、梅子、糖嘩啦嘩啦地倒進去,
就全部完成了。
這位是秤重小弟。
大瓶子不好消毒,
我以前是用沸水煮,現在直接用75%酒精,搭配酒精棉擦拭,
尤其是瓶口附近消毒乾淨,再加上添加進去的酒精,
幾乎是不會壞敗。
話說,我總共用了酒22.5公斤,梅子15公斤,糖7.5公斤,
得到7200ml共六瓶,4800ml共兩瓶,3100ml一瓶。
3100ml這瓶我添加了酒的10%的梨山烏龍茶,
要來做變化。
同事教我放幾顆柴燒龍眼乾進去,
但是因為我瓶子大,不想要整瓶都是同一個口味,
打算半年後分裝小瓶的時候,一瓶放龍眼乾,一瓶放檸檬片,
應該各有風味。
其實我每年都做,但梅子產量不定,
直至今年四月,我的庫存居然也只剩下兩瓶而已,
這樣算得上家有梅園的人嗎?
太糟糕了,我決定今年這一批我誰都不分,
要自己喝完,說什麼也要當一次梅酒富翁才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