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們家鮮少在冬天露營,
總覺得冬天裡窩在家裡多好,幹嘛去外面受苦受凍。
但是有了曉棻家一起露營之後,我們的戶外野宿行程多了好多,
難免,會遇到意料之外的氣候,
網路上搜尋資料,一次又一次改良裝備,
現在覺得大寒流裡露營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甚至可以樂在其中。
以前有前輩告知,露營是怕熱不怕冷,
只需要擔心夏天海拔不夠高的營地會讓你熱到不成眠,
帳篷裡的溫度比帳外高許多,對冬季來說才是福音。
自己親身實驗,發現果然如此,
我逐漸也有了自己在冬季裡露營的禦寒策略,很是滿意。
推薦一、電熱毯或毛毯、睡袋內膽
冬天即便是在家裡,有時真的太冷了,我會把毛毯墊在身下,
當天便能一夜好眠。
露營之後沒多久,我就跟上美少婦的邪惡雪芙絨毯,
這類型的毯子放在充氣床墊上不會移動,一大張可以蓋住兩個雙人充氣睡墊。
去年228連假去春陽的部落尋奇,海拔一千多,偏偏遇上寒流,
但是先舖上雪芙蓉毯,再把睡袋拉到妥貼,
那一晚一樣睡得安適。
看到圖片可知,當時的充氣睡墊底下是有鋪著錫箔墊的,
可是錫箔墊收納起來真的好大好大,不符合我家的需求,
所以後來買了只有防水的牛津布材質,體積頓時少了泰半。
不過,因為沒有鋁箔隔絕地底上來的冷氣,
這樣躺在充氣床墊上,是會從脊椎冷起來的,
所以今年上網買了電熱毯,從身下開始緩緩的加溫,
只需要調到最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而且,帳內也會溫暖許多,
不會再有身體暖和了,但露出睡袋外的臉口鼻凍得難受。
有人笑,捨去鋁箔墊,換來兩張電熱毯,不是一樣占空間嗎?
嘿嘿,但是電熱毯比鋁箔墊漂亮,
而且不僅是隔絕,還可以加溫,所以不一樣、不一樣............
這兩天天氣又是好冷,電熱毯還可以居家使用,
我現在都用電熱毯然後蓋著輕薄棉被,好舒服好舒服,
長久的背痛也舒緩許多,這豈是鋁箔墊比得上的!!
另一種選擇則是睡袋內膽。
睡袋內膽是為了隔絕睡袋的髒汙而設計,方便讓人清洗,不影響睡袋壽命,
現在幾乎也都是搖粒絨、雪芙絨等材質,
差別是除了可以平鋪在睡墊上之外,也可以置入睡袋裡。
有拉鍊的設計很好,打開來變成一大張,
如果真的太冷,還可以披在身上、蓋在腿上....,又不怕髒。
我買的一個不到三百元,就盡量用吧!
推薦二、焚火台
許多人已經進階到煤油暖爐的階段了,
但是我家後車廂的空間有限,不能任性地說換就換,
收納起來輕薄的焚火台還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戶外有一盆火,就可以提供好多溫暖。
寒流裡,方圓一公尺內都是乾燥舒爽的,
圍坐在旁邊吃橘子嗑瓜子,差使孩子們去找木頭,
寒流、下雨,時間仍是很快就過了。
如果不是用木頭,而是有準備炭精或木炭的話,趣味又更多,
夜裡放上烤網,烤魚烤肉,烤零食烤雜七雜八的東西,
露營加上燒烤,就是無比歡樂了。
推薦三、保溫瓶
帶著小小孩出門露營,熱水是必須,
在營地不是那麼方便時時煮熱水,所以我們通常會自備保溫瓶。
早期是使用象印的桌上型水壺,取水很方便,
後來又加買兩個stanley的水瓶,正式將家裡和露營的物品區分開。
比起象印的桌上型水壺,這種便攜式的水壺密閉性更好,不用擔心漏水。
今年去楓李小棧露營時,因為夜晚真的太冷了,
雖然有表姊夫不停的煮水供應,但是溫度卻急速下降,
幸好我們有帶兩個水壺去,水煮好立刻放進水壺,再以水壺慢慢沖茶聊天,
夜裡營區的水接近結冰,含在嘴裡連牙床都會打顫,
我喜歡帶著熱水去,一點熱水混一點冰水,刷牙就不是難事了。
推薦四、毛帽圍巾
有人告訴我,野外夜深露重,寒氣會從上面壓下來,
所以冬天露營,我都會為自己和孩子準備帽子。
雖然小孩都不喜歡戴帽子,但若是太冷也只好乖乖聽話,
早期我們喜歡買連帽外套,不過小孩反應這樣戴起來都聽不到人家叫喚她,
所以後來買獨立的帽子,維持活動輕便。
圍巾更是需要。
但擔心圍巾太長小孩不會處理以至於發生危險,所以我去年找到lativ的脖圍,
簡單的毛線圍成一圈,圈在脖子上就好。
還有另一種buff魔術圍巾,很適合怕悶熱的小魚。
推薦五、大量的食物
這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天氣冷,那就維持著吃吃喝喝,保持身體的溫度,
所以我們樂於烹煮,端些滾燙的食物上桌,
冬天露營,也就沒那麼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