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十二月,我們安排了兩次長程的旅行,
在炙熱的墾丁享受藍天與白沙,又到了多雨的頭城礁溪一帶看太平洋,
加上露營和返鄉的行程,每個周末都是那麼的忙碌!
這個月,除了偶爾幾天的寒意,大多時候台中城仍是溫暖的舒適天氣。
我的餐桌延續秋日的食物,偶有厚重的中式燉湯加以點綴,
而我到了月底為自己實施了輕斷食,餐桌上以青翠的蔬菜居多,
這才驚覺雖然天氣無太大變化,但冬季葉菜的鮮甜的確是取代夏季的瓜果了呢!
月初去了一趟新光三越,看心愛的皇家哥本哈根聖誕盤,
每年年底才販售的聖誕系列,我總是不多不少下手幾個。
採買完畢,總是會再繞過去東客買些麵包,
雖然恩尼斯特也有做布里歐修,但卻是圓餅型,
我較喜歡以布里歐修作為麵包體的吐司,可以有多一些變化,
烘烤時,濃厚的奶油會因為高溫重新散發香氣,
只要一點果醬,就是人間美味。
看的出來我實施輕斷食之前,早餐都是以澱粉類居多,
一份麵包、一瓶奶油或果醬、一點生菜、有時加顆蛋,然後,一定還有一杯拿鐵。
當時不覺得自己的早餐有問題,雖然前幾年中醫師也跟我說早餐不宜太多澱粉,
但只要看到好吃的麵包,我就拋在腦後,
麵包和咖啡,是我心目中的早餐黃金組合呀..........
再遇到聖誕節,熱量就更高了!
巧克力甜甜圈一次就買好幾個,難怪我會胖....
雖然有時會變化出水餃、煎包來,但可看出澱粉真是我的愛...
搞剛一點,還會捏製漢堡肉丸冷凍起來,
請晨起的Robin煎好,再用小漢堡包夾起來~~~~
終於承認,我是吃得太好了.........
十二月中旬之後,餐桌風格丕變,
吃了那麼久高熱量、高油脂食物,我是不是該讓自己的身體休息一下?
看到美安的食譜,我告訴自己,也不過就21天嘛!
又不是21週、21個月、21年!
(而且,還是可以吃肉呀~~~~~)
一開始,早餐沒有澱粉還真的很不習慣,
拿掉了麵包,拿掉了咖啡,我的早餐好素好素...
第一天是嚇到自己了,一整個早上處於飢餓的焦躁中,
當天晚上趕緊把雞胸肉解凍,加香料乾煎好,
吃草的時候有點兒肉汁,我才好過一些。
也不過就幾天,我就習慣了,
沒有澱粉,沒有咖啡,有時候也可以沒有肉,
身體比我自己預期的還要快就適應新的飲食,上課也不容易餓了。
慢慢地,慢慢地,
隨著輕斷食結束,蛋白質週開始,我的早餐就越來越有趣,
除了生菜或燙青菜之外,可以有一碗雞湯,可以有一杯熱豆漿,
生菜和燙青菜都是冷的,加一顆熱呼呼的白煮蛋或是荷包蛋就會好過一些。
咖啡被檸檬汁取代了,
曉棻給了我一袋薄皮無子檸檬,品質真好,
打字的今天終於用光了,我還小小焦慮了一下。
依賴了好幾年的咖啡戒除了,沒有頭痛,沒有不適,
雖然我21天後還是會回歸咖啡的懷抱,
但心裡面還是覺得經過這21天的洗禮,五臟六腑應該是乾淨許多....
早餐說完了,談談晚餐。
十二月份,我計畫要好好準備聖誕餐點,
雖然我這人總有很多想法,計畫一直再更動,
但起碼前半個月是挺為了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在努力的。
先說說我買的雲林斗南產黑蒜頭。
早幾年就有聽過黑蒜頭,用特殊複雜的方法把蒜頭再發酵過,
然後蒜頭肉就會呈現黑色,單吃就很養生。
在斗南農會逛逛,發現這款小包裝,內有兩袋,大約四顆的黑蒜頭,
吃了一次,不是我愛的零嘴,
本來不知道該怎麼用它,後來見到網路上戀戀家拿來燉湯,
我立刻買了老菜脯、蛤蜊回家燉雞湯。
不用一個小時,黑蒜頭和菜脯就化開了,
我愛熬湯捨得熬湯願意熬湯,
喜歡看著原本不相干的食材經過時間的淬鍊後,化作一鍋濃郁好滋味。
當初投入鑄鐵鍋的行列,不就是為了熬湯嗎?
育嬰假時,下午的爐上總有個鍋,以微微火燉煮著干貝高湯要熬粥,
要不,就是鮮甜的花菜雞湯,或是四神燉排骨,
沈寶貝的久咳,沈小Q嬰兒時期的瘦弱,就這樣一點一點被滋養,
到現在兩個女孩身體健壯,就連小魚也比同齡孩子要高一些,
我們沒有吃營養補充品,也不過就是這樣一鍋湯,
像在澆灌花朵一般,灌溉著我的孩子長大。
那一晚,不用人叫,湯就被喝到要見底了。
還有我的紅燒烏魚膘、炒生豆皮、還有簡單燙過的青菜,
很家常,卻是下班下課後撫慰人心的菜餚。
宜蘭小農配送蔬菜來的日子,我總是很安心,
特別又繞去超市買了新鮮的肉片,還有澎湖直送的小花枝,
配上一些市售的火鍋料,我就可以弄一鍋火鍋。
我的火鍋湯底很簡單,
抓一把小魚乾煮一陣子,如果有昆布,就剪一小塊加進去,
如果沒有,那麼放一顆我冷凍儲存的有機番茄也是可以。
蔬菜就有三種,其中大家最喜歡的,還是氣味馨香的山茼蒿吧,
夾一大把去沾沙茶醬,這種季節性的美味最是吸引我了。
後來,即便我在吃著自己特製的蔬菜餐,仍是不忘要給家人一些他們喜歡的,
熱騰騰的麻辣鍋,小魚喜愛的潭子宅配水餃,
或是另一天的菱角雞湯與宜蘭帶回的土魠魚,
很不可思議的,我居然一邊煮家人的晚餐同時,也完成了自己減重的計畫,
原來,我可以的~~
還有聖誕季的晚餐。
送走2016,心裡有很多不捨,
所以再忙碌,都要擠出時間給孩子一頓溫暖的餐點。
我們喝茶,我們散步,
我們會為了一個沒收的袋子而生氣,也會為了晚飯後突然的夜點而歡欣。
飲食不是吃飽而已,我認為那是生活中的小小情趣,
即便只是尋常的過日子,都該對所有小事抱持熱忱。
我喜歡孩子繞在我身邊問著晚餐是什麼,
雖然礙手礙腳,但我知道他們眼中的光是來自於期待,
所以,我花在採買、整理、與煮食的時間好多好多,
終因為愛,也就甘之如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