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著家用支出的話題,當媽媽後,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小孩出生滿月後,我們為她/他買了壽險,
這是我們送給孩子,也是送給自己的保障,
簽下名字後,我們心甘情願支付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長達二十年。
接著,孩子日復一日漸漸長大,
好不容易脫離了尿布、奶粉、保母的費用,才藝課、安親班費用立刻無縫接軌,
每個月等著我繳交的信封袋金額都是以萬起跳,
右手才領到薪水,點收過後又轉身交給孩子的老師。
這些錢,原本都該是有小孩之前媽媽的治裝費、跟朋友逛街看電影的零用金,
如今化作孩子指間流瀉的音符,風一吹,就沒了....
然後,孩子又更大了。
大人衣服的尺寸不會再變,但小孩卻是年年不同。
天還沒熱,網購夏季短袖的包裹已經在一樓管理室,
才要進入秋天,媽媽已經著手整理冬裝,汰舊換新。
我不曾讓小孩春天裡還穿著過短的冬裝、冬天找不到保暖的外套,
我總是在新裝才要上市而已,就點選著當季最漂亮、最舒服的棉T給自己孩子,
(是的,他們鮮少穿襯衫,也只有QQ要洋裝)
上百貨公司去,逗留在童裝樓層的時間也永遠比少淑女專櫃久很多。
比起打扮自己,打扮小孩會讓我更愉悅,
所以,媽媽剩下的零用金就更少了。
然後,沒想到,竟然還有文具支出。
以前我一直認為,只要在學期初購買好該用的文具就夠了,
削鉛筆機、橡皮擦、鉛筆一打、筆芯兩盒,
孩子有去安親班或是學校活動贈送的小筆記本、直尺...等小東西,
應該不用再為這些傷神,
但是後來我才發現,青春期少女對文具的重視超過我想像,
那是她們的其中一種社交,是她們朋友之間的一種定位、一個成就感,
(很遺憾,但真的是....)
她們會聚在一起看看別人的鉛筆盒,作筆記時需要大量多色的原子筆,
直尺上有可愛的造型當然更加分,但樸素的無印良品在小學生之間也是有著高評價,
(天哪,我班上男生拿著跟我一模一樣、所費不貲的無印良品自動鉛筆....)
筆袋上要有偶像的別針(還好沈寶貝沒有喜歡這個),筆記本最好是tsum tsum....
我曾問過自己班上女生,請她們估算一下自己鉛筆盒(袋)和內容物的總價格,
每一個人都是500元以上,有好幾個孩子光是裡面的筆總價就超過1000元,
而且一定要用日本的果凍筆來寫家庭作業的呀!
我大笑,告訴她們真不好意思但老師就是只拿8元的紅筆幫大家改作業而已.........
小女生之間有自己的流行,若認真計較起來還真是一筆大支出,
所以沈寶貝上六年級之後,我也就讓她偶爾去書店買些喜歡的東西,
從中友的無印良品、一中的墊腳石書局、到斗南的文具行,
我從不認同到現在順勢而為,開始體悟到未來小女孩的花費只會越來越多.........
當媽媽之後,原來錢就是這樣消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