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唸書的時候,我的心很大,
競選學生會會長、當社長、在比賽場合中廝殺,
有同學認為我上班後應該會往行政工作走,努力當主任、考校長,
就連好朋友、姊妹們都認為會如此。
 
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我對自己一生中最想成為的角色,
其實,是當媽媽。
這是以前室友小豬問我的問題,我最躍躍欲試的工作是什麼,
那時我們才大三,我認真想了很久,
發覺很多東西對我來說,只是一時好玩而已,
我心中對工作最大的嚮往,其實是回歸到家庭,想好好當個媽媽。
 
 
 
有了小孩之後,我思考事情的出發點,都是baby和阿Q,
她們會不喜歡的事情或場合,我就不會去碰,
她們會喜歡的、或是對她們有益處的事物或活動,
哪怕會讓竭盡氣力去完成,我都甘之如飴。
所以,我們家才出現手工麵包、自製蛋糕、純牛奶皂、還有每年舉辦的聖誕派對,
甚至還跟社區媽媽們組成一個play group共玩團體,
想給她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願意每天努力擦地板、整理遊戲房,邀請一堆孩子們到家裡來玩,
只因為她們倆喜歡;
我願意放棄電視放棄小說,撿些零碎的時間做麵包烤蛋糕,
只因為她們倆喜歡;
我願意舉辦派對,事前事後家裡一團亂,把小孩哄睡還得起床繼續抹地板,
只因為她們倆喜歡。
我金牛座吃苦耐勞的個性全為她們倆展現,
不管她們是不是聰明可愛是不是活潑乖巧,
只因為她們是我心愛的女兒,所以,她們喜歡,我也會喜歡。
 
 
 
玩了很久,我漸漸有一些心得,
在這同時,她們兩個已經越來越大,
『玩』這件事情對她們而言太過習以為常,好像天生下來就該是這樣玩樂。
我最近在想著,這樣下去,對她們倆到底好或不好?
單純的『玩』,是不是到了該轉變成『有意義的玩』了?
有什麼活動或是學習課程,可以比照繪本之夜的模式讓她們體驗?....
 
以前,我們這群媽媽和小朋友們叫做『共玩』,
現在,我想把她們進級(或是說----進化!)成『共學』。
 
就像是很多同事們所做的事,
小學裡,很多老師都畢業於美勞教育學系、音樂教育學系、數理教育學系....
老師們都有專長,同時,也都是家長,
於是,孩子屬於同年齡的老師們就會自成一個小組,
放學後的時間變成共學的團體,
學書法、學美術、學音樂...或者一起到學校圖書館看書。
這是個多麼好的想法,應該推己及人!
 
這期親子天下的內容,正好提到放學後不上安親班的問題,
荒野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就提出一個『社區共學』的概念,
他的雙胞胎女兒一週有兩天參加社區共學團體,
每次聚會由一個家長帶領,不同專長的家長可以替孩子打開不同的視野。
前兩個禮拜,和曉棻的爸爸在公園聊天,
他就提了一個想法,小朋友再大一些可以訂一週一天輪流在別人家吃晚餐,
去吃吃別人家裡的招牌菜,也去學學或實行餐桌禮儀,
時間一到,再由自己爸媽去領回....。
 
這些想法都很有趣,執行起來也都不難,
只是,每次輪流在家裡舉辦雖然比較經濟,
但是確實是比較困擾,而且容易因個人因素而暫停,
還不如定期在一個地方舉辦,比較容易建立孩子的秩序感和穩定性。
我想控制好孩子的學習品質,就算是請老師來上課,我也要監督著,
友伴也要慎選,自己女兒要上課,當然要評估再評估.......。
我廣泛蒐集大家的意見,心裡那個共學系統的概念,也越來越清晰,
每晚睡前,腦子就是不停不停地轉著,
我還能給自己的孩子什麼?我還能給別人的孩子什麼?
思考這些的同時,我不累,而是好快樂。
 
當年生小孩,半夜起來在房裡抱著搖,
就告訴自己這有甚麼關係,搖能搖幾年?孩子一下子就長大了!
後來是唸故事,每晚已經好累好睏,可是孩子還要聽故事,
我也是告訴自己這有甚麼關係,唸能唸幾年?青春期到了她們才不聽我這樣唸!
現在是想著共學的事,
我將要回去上班了,生活上的變動會很大很大,
我光是計算一下我想做的事,就知道將來我會很累、很累、很累,
可是,這有甚麼關係,累能累幾年?
我再怎麼不願意,她們都會面臨到下課後去趕補習班的一天,
坐在窄小的位置上,為升學考試努力地背公式、寫考卷,
到時候我能做的,可能只有等時間去補習班門口接她們。
如果那是勢必成真的一天,
那我會盡己所能讓她們在此刻開心地玩、開心地學,
不要到時站在補習班外面等待時,才懊悔以前太放任、或是太壓迫她們了。
 
原來,我的專長不在語文,也不在教書,
而是去為小孩想這些奇奇怪怪的有趣事物,
執行、克服、並且去實現它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子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